美好九月,秋风习习,在开学季北大曹山讲堂再次迎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勇教授为我们生动解析了一番儒学的升沉起伏。
大约三千年前,西周国君周文王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即后世所说的“周礼”,这也是后来孔子儒家经典的来源,但是到了战国末期,整个礼乐制度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说:“周礼是借鉴于夏礼和殷礼,并在此基础上演变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多么丰富完备啊?我遵从周礼。”
周朝建立后的500年,孔圣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他心心念念想要恢复周礼实现礼制社会。他游说列国,想要推行他的治国理政思想,但当时处于乱世,他主张的儒家思想推行的君臣礼义、以德治国那一套在当时根本不适用,各国都对孔子宣说的真理不感冒,所以他到处碰壁。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地处西部边陲的秦国,文化落后、野蛮,只对武力和霸业感兴趣,他们更推崇主张富国强兵的法家,于是商鞅变法提出开阡陌、奖军功、编户齐民等一整套发展策略并取得极大的成功。
到秦始皇时期,法家的厉害角色李斯担任丞相并操作了历史上恶名昭彰的“焚书坑儒”事件,让儒学遭受了一次灭顶之灾,民间所藏的儒家经典被焚烧,更有460名儒生被残忍坑杀。
但在这次灾祸中,儒学尚存有一丝星星之火。孔子的后人冒着生命危险把儒学典籍藏在自家墙壁,其中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孝经》等这些经典。更有神人伏生完全靠记忆背诵二十九篇《尚书》,等到秦亡后的汉朝,伏生用他的山东口音复述了一遍《尚书》,晁错记录,才得以传承到今天。
西汉初年,汉文帝和汉景帝吸收秦朝速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统治政策,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因多年不用而生锈了。
汉武帝时期,他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