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哲学讲席录,学好哲学大有益。
盛夏之至,万物荣华,世间一切都被太阳炙烤,烘出40度的高温,而我们用这满分的热情迎来了一位哲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教授王守常导师,能与这样一位智者对话,何其有幸。
思考
哲学是什么?定义很多,有严肃的哲学论述,有质朴的通俗阐述。比如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对人生的反思,哲学是锻炼理论思维的工具,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等等。这些说法都正确,只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哲学的诠释。
王教授在上次课程中引用美国华尔斯记者《论传统》书中说:传统不是过去,传统就在当下,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它是我们思考的连接点,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的连接点,所以从这个概念说,我们把传统当成过去是个伪命题。
当我们呆立在瑰丽的传统中国文化前,该如何推开这扇通往智慧的大门,这是大家都要思考的问题。
“学好哲学,打好乒乓球”
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虽不是哲学家,但他懂得把玄奥的哲学与身边实际联系起来,运用辩证思想反复思考琢磨,将哲学智慧指导训练比赛,在第26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上,创造了他与日本选手星野展弥的“十二大板”佳话。
实践证明,哲学是一种来自实践、高于实践,并可以指导实践的思考,是“大用”“大智慧”。
用哲学拯救精神危机
在今年世卫组织发布的《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中指出:“全世界有近10亿人患有精神方面疾病,新冠疫情更加剧了这一状况,我们正经历一场全球性精神卫生危机,报告呼吁,国际组织与各国政府要行动起来,重塑影响精神健康的环境”。
王教授说哲学是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看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化解我们的烦恼,亦如佛法中所说,“面对-接受-转化”,在“有相”的烦恼中,找回清净本性。
传统哲学的治世思维
孔子“礼仪”治国
《论语》中记载:一个弟子问孔子立国标准是什么?
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
这个“信”是诚信的意思,
这三个条件可确保一个国家存在。
弟子又问:“这叁条件能否去掉一个?”
孔子说:““足兵”可以去掉。”
意思是军备可以不要考虑。
弟子再问:“逼不得已在“足食”与“民信”二者中,哪个可以先去掉?
孔子说:“去食”。
孔子又说:“民无信不立”
即是说没有百姓对国家的信任,
君主还立什么国?
这句话现在成为一个对世界负责任大国的一句警言,没有诚信,一个国家何以立?
当然,孔子并非不重视军事战备问题,《子路篇》里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是说统治者让没有军事训练的百姓去打仗是不负责任的。
孟子“仁政”治国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大白话:倚仗实力使人民服从,并不能使人民心服,是因为实力不能供养人民。依靠治理规律使人民服从,人民就会心悦诚服。比如有七十多个弟子诚心诚意归服孔子。
《孟子·滕文公上》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大白话:老百姓中形成这样一条准则,有固定产业的人会有安定的思想,反之民将思恶,如此便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韩非“法治”治国
韩非子主张冷酷无情地实行法治主义。相对于儒家以“以德服人”,法家则“以力服人”,然而历史证明以力服人者不能得民心;而以德服人者,是依靠道德本身来教育、感召民众,服从者是因己德不如才服从的,因此心悦诚服。
必读经典
王教授大儒风范,心心念念为学子们着想,他力荐冯友兰先生de《中国哲学简史》,殷切希望大家多读书,多思考,多提问,耳闻千遍不如亲眼一见,有幸得遇名师和名著,心怀感恩!